鮐背(鮐背之年是什么意思)
時間:2024-05-13 04:21:32
瀏覽量:
本文目錄一覽
- 1,鮐背是什么意思
- 2,孩提時代 桃李之年 鮐背之年分別是是幾歲
- 3,古時對人的壽稱
- 4,為什么會這么稱呼90歲鮐背之年100歲期頤
- 5,九十歲俗稱什么
- 6,古代年齡稱謂垂髫 束發(fā) 弱冠 而立 不惑 知命 花甲 古稀 耄耋 期頤
1,鮐背是什么意思
2,孩提時代 桃李之年 鮐背之年分別是是幾歲
2—3歲——孩提20歲(女)——桃李年華90歲——鮐背之年3,古時對人的壽稱
古代人們對人的高壽是有嚴格區(qū)分的(男性尊稱為壽,女性尊稱為福),如:60歲一一花甲之年70歲一一古稀之年77歲一一喜壽之年80歲一一耄耋之年88歲一一米壽之年90歲一一鮐背之年(背有鮐魚紋,高壽的意思)99歲一一白壽之年(百歲的意思)100歲一一期頤之年(百年為期,頤養(yǎng)天年)108歲一一茶壽之年(古之稀年,仙樂之雅年)。4,為什么會這么稱呼90歲鮐背之年100歲期頤
鮐背之詞出自《詩經(jīng)》,鮐背,壽也,老人身上生斑如鮐魚背。期頤:指百歲高壽。期頤:期,朱熹講是“周匝之義”,即轉(zhuǎn)過一圈了,“謂百年已周”。頤,朱熹講是“謂當養(yǎng)而已”。即生活起居詩人養(yǎng)護。期頤就是指百歲之人。期頤指一百歲?!捌陬U”是人壽至“百歲”的特稱?!抖Y記·曲禮上》:“百年曰期頤。”鄭玄注:“期,猶要也;頤,養(yǎng)也。不知衣服食味,孝子要盡養(yǎng)道而已?!币馑际牵喝酥涟贇q,飲食、居住、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(yǎng),所以“百歲”稱作“期頤”。5,九十歲俗稱什么
花甲是六十歲。古稀是七十歲。耄(mào)耋(dié)指八十歲。鮐背之年指九十歲。期頤指一百歲。耄耋:八十、九十歲。(《禮記·曲禮》:“八十九十曰耄。”人們根據(jù)這解釋,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八、九十歲。)三十而立——人在三十歲時就應(yīng)該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(fā)展方向。 四十不惑——人到了四十歲就沒有什么可以顧慮、疑惑的了。(有一種沒有選擇和后退的心理) 五十知命——五十歲就不得不認命了,已經(jīng)無法抗拒了。 六十花甲——六十在陰歷來算,已經(jīng)天支地干一個輪回了,要認老了。 七十古稀——七十就已經(jīng)是糟老頭了,人生快到頭了。6,古代年齡稱謂垂髫 束發(fā) 弱冠 而立 不惑 知命 花甲 古稀 耄耋 期頤
1、垂髫(tiáo):3、4歲至8、9的兒童。2、束發(fā):指15歲。2、弱冠:指20歲。3、而立:指30歲。4、不惑:指40歲。5、知命(半百):指50歲。6、花甲(耳順):指60歲。7、古?。褐?0歲。8、耄耋:指80-90歲。9、期頤:百歲。常說的“而立之年”、“不惑之年”、“知命之年”,則來自于《論語·為政篇》的記載:“子曰:十有五而志于學(xué)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。”漢人戴圣所輯《禮記·曲記篇》中說:“人生十年曰幼,二十曰弱,三十曰壯,四十曰強,五十曰艾,六十曰耆,七十曰老,八十、九十曰耄,百年曰期?!逼渲羞€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說法。但后人卻常把“幼學(xué)”、“弱冠”等作為年齡稱謂。擴展資料年齡稱謂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,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(shù)字表示,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。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,然后被沿用至今。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(shù)字表示,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,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(guān)的稱謂來代替。比如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,是因為古代兒童將頭發(fā)分作左右兩半,在頭頂各扎成一個結(jié),形如兩個羊角,故稱“總角”。參考資料來源:搜狗百科—年齡稱謂不滿周歲——襁褓; 2~3歲——孩提; 女孩7歲——髫年; 男孩8歲——齠年; 幼年泛稱——總角; 10歲以下——黃口; 13~15歲——舞勺之年; 15~20歲——舞象之年; 12歲(女)——金釵之年; 13歲(女)——豆蔻年華, 15歲(女)——及笄之年; 16歲(女)——破瓜年華、碧玉年華; 20歲(女)——桃李年華; 24歲(女)花信年華; 至出嫁——梅之年; 至30歲(女)——半老徐娘; 20歲(男)——弱冠; 30歲(男)——而立之年; 40歲(男)——不惑之年、強壯之年; 50歲——年逾半百、知非之年、知命之 年、艾服之年、大衍之年; 60歲——花甲、平頭甲子、耳順之年、 杖鄉(xiāng)之年; 70歲——古稀、杖國之年、致事之年、 致政之年; 80歲——杖朝之年; 80~90歲——耄耋之年; 90歲鮐背之年; 100歲——期頤。1. 垂髫:chuí tiáo解釋:三四歲至七歲(女)、八歲(男)的兒童(髫,古代兒童頭頂自然下垂的短發(fā))。例句:黃發(fā)垂髫并怡然自樂?!諟Y明《桃花源記》2.束發(fā):shù fà解釋:成童的年齡,15至20歲例句:余自束發(fā)讀書軒中?!鳌?歸有光《項脊軒志》3.弱冠:ruò guān解釋:男子20歲稱弱冠。例句:無路請纓,等終軍之弱冠。4.而立:ér lì解釋:指年至三十,學(xué)有成就。后來用"而立"指人30歲。例句:《論語·為政》:“子曰:吾十有五而志於學(xué),三十而立。”5.不惑:bù huò解釋:出自《論語·為政》"四十而不惑"。以后用"不惑"作40歲的代稱。例句:人以怒遷,公能自克;人以利回,公能不惑?!巍ぴ枴豆屎擦质套x學(xué)士錢公墓志銘》6.知命:zhī mìng解釋:五十歲的代稱。例句:《易·系辭上》:“樂天知命,故不憂?!?7.花甲:huā jiǎ解釋:指60歲。例句:手挼六十花甲子,循環(huán)落落如弄珠。8.古?。篻ǔ xī解釋:稱人年七十。例句:如何古希人,不識三伏苦。9.耄耋:mào dié解釋:八九十歲。例句:人耄耋,皆得以壽終。10.期頤:qī yí解釋:指百歲之壽的老人。例句:《聊齋志異·席方平》:“今送汝歸,予以千金之產(chǎn)、期頤之壽,於愿足乎?”襁褓—— 不滿周歲 黃口——本指雛鳥,后比喻幼兒,10歲以下。 總角、孩提——幼年泛稱。 垂髫(tiáo)、始齔(chèn)——童年泛稱。 幼學(xué)——10歲 束發(fā)——15歲左右 弱冠——20歲 而立之年——30歲 不惑之年——40歲 知命之年、年逾半百、知非之年、知命之年、艾服之年、大衍之年——50歲 花甲、平頭甲子、耳順之年、杖鄉(xiāng)之年——60歲 古稀、杖國之年、致事之年、致政之年——70歲 杖朝之年——80歲 耄耋(mào dié)之年——八九十歲的年紀 鮐背之年——90歲 期頤(jīyí)之年——100歲2-3歲――孩提 童年——垂髫,總角8歲(男)——齡年 10歲以下――黃口 10歲(女)——髻年 12歲(女)――金釵之年 13—14歲(女)――豆蔻年華 13—15歲——舞勺之年 15歲(女)——及笄之年 15—20歲——舞家之年 16歲(女)――碧玉年華 20歲(女)――桃李年華 24歲(女)――花蓓(信)年華 出嫁——標梅之年 30歲(女)――半老徐娘 20歲(男)――弱冠 30歲(男)――而立之年 40歲(男)――不惑之年 50歲――知命之年、半百 60歲――花甲,平頭之年、耳順之年,杖鄉(xiāng)之年 70歲――古稀、杖國之年 80歲――杖朝之年 88歲——米壽 80-90歲――耄耋之年 90歲――鮐(臺,駘)背之年 99歲——白壽 100歲――期頣 ,人瑞 108歲——茶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