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 > 裝修知識 > 山姜的功效與作用_山姜的種植技術(shù)_食用山姜的注意事項

山姜的功效與作用_山姜的種植技術(shù)_食用山姜的注意事項

時間:2024-08-02 23:16:12 瀏覽量:

1 山姜怎么吃

  山姜,多年生草本,高35-70cm。根莖橫生,分枝。葉片通常2-5片;近無柄至具長達(dá)2cm的葉柄;葉舌2裂,長約2mm,被短柔毛;葉片披針形或狹長橢圓形,長25-40cm,寬4-7cm,兩端漸尖,先端具小尖頭,兩面,特別是葉下面被短柔毛??偁罨ㄐ蝽斏?,長15-30cm,花序軸密生絨毛;總苞片披針形,長約9cm,開花時脫落;小苞片極小,早落;花通常2朵聚生,在2朵花之間常有退化的小花殘跡可見;小花梗長約2mm;花萼棒狀,長1-1.2cm,被短柔毛,先端3齒裂;花冠管長約1cm,被疏柔毛,花冠裂片長圓形,長約1cm,外被絨毛,后方的1枚兜狀;側(cè)生退化雄蕊線形,長約5mm;唇瓣卵形,寬約6mm,白色而具紅色脈紋,先端2裂,邊緣具不整齊缺刻;雄蕊長1.2-1.4cm;子房密被絨毛。果球形或橢圓形,直徑1-1.5cm,被短柔毛,熟時檢紅色,先端具宿存的萼筒;種子多角形,長約5mm,徑約3mm,有樟腦味?;ㄆ?-8月,果期7-12月。

  內(nèi)服:煎湯,3-6g;或浸酒。外用:適量,搗敷;或搗爛調(diào)酒搽;或煎水洗。

  陶弘景:腹中冷痛,煮服甚效。

  《本草拾遺》:去惡氣,溫中。治中惡霍亂,心腹冷痛,功用如姜。

  《草木便方》:解大毒,行血消瘀,透筋骨。治風(fēng)濕四肢麻木,煎服;中風(fēng)頑痹,煎湯洗。

  《峨嵋藥植》:治無名腫毒。

  《貴陽民間藥草》:根莖和葉:溫肺,散寒,止咳。

  《四川中藥志》:根莖:治勞傷吐血,跌損瘀血停滯,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。

2 食用山姜的注意事項

  《綱目》云:“山姜,生南方。葉似姜,花赤色,甚辛;子似草豆蔻,根如杜若及高良姜。”又引蘇頌云“山姜花、莖葉皆姜也,但根不堪食,是與豆蔻花相亂而微小耳。花生葉間,作穗如麥粒,嫩紅色。”果實供藥用,為芳香性健胃藥,治消化不良,腹痛、嘔吐、噫氣,慢性下痢。在浙江、福建亦有報道以該品代砂仁用。根莖性溫,味辛,能理氣止痛,袪濕,消腫,活血通絡(luò),治風(fēng)濕性關(guān)節(jié)炎,胃氣痛,跌打損傷。

山姜的用法用量

  內(nèi)服:煎湯,3-6g;或浸酒。外用:適量,搗敷;或搗爛調(diào)酒搽;或煎水洗。

山姜的選方

  1、陶弘景:腹中冷痛,煮服甚效。

  2、《本草拾遺》:去惡氣,溫中。治中惡霍亂,心腹冷痛,功用如姜。

  3、《草木便方》:解大毒,行血消瘀,透筋骨。治風(fēng)濕四肢麻木,煎服;中風(fēng)頑痹,煎湯洗。

  4、《峨嵋藥植》:治無名腫毒。

  5、《貴陽民間藥草》:根莖和葉:溫肺,散寒,止咳。

  6、《四川中藥志》:根莖:治勞傷吐血,跌損瘀血停滯,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。

3 山姜的種植技術(shù)

  山姜喜溫暖濕潤環(huán)境,選擇疏林下、排水良好、土壤肥沃、疏松的地塊作為圃地,定植前將圃地進(jìn)行深翻25~30厘米,清楚雜草及草根,然后耙細(xì)整平,施入腐熟肥做基肥與土壤拌勻備用。

  種子的采集與處理:山姜種子成熟多在11月中下旬,黨種子有青變紅時,選取生長紅襪套的植株作為采種母株,剪下果序,摘下紅色球果,置清水中浸泡,搓洗去除紅色果皮和白色種衣,于陰涼處用篩子瀝干種子表面水分,最后將種子均勻播于室外疏林下沙坑中,覆沙1~2厘米,種子間距1厘米保持沙子濕潤。

  移栽定植:沙播種子約4個月后出苗,出苗率大于90%,且出苗整齊。出苗后2個月左右(翌年5~6月)、當(dāng)幼苗長出2片約4厘米的葉片后,及時移栽至有散射光的疏林下,株行距50厘米×50厘米,栽后覆土壓實,澆足定根水,移栽及易成活。[3]

  分株繁殖:成年山姜植株長勢健,蓬徑大,根莖處萌芽數(shù)量多,適于分株繁殖,全年可進(jìn)行。

  定植:在整好的土地上,按照50厘米×50厘米的株行距開穴,每穴放入3~4個小兜,覆土壓實,澆足水,注意,山姜根系較淺,勿栽植過深,約半個月萌發(fā)新芽。

  移栽成活后,進(jìn)行少量多次薄施腐熟豆餅肥。每月1~2次,9約進(jìn)行追肥,翌年4約在施肥。

  山姜實生苗可在定植后1年半,老株分兜苗可在定植后1年長成株型良好、具有觀賞價值的株叢。

4 山姜的功效與作用

  山姜又叫和山姜、九姜連、姜葉淫羊藿、九龍盤、姜七、高良姜、雞爪蓮。為姜科植物山姜的根莖。有溫中散寒、祛風(fēng)活血的功效。果實供藥用,為芳香性健胃藥,治消化不良,腹痛、嘔吐、噫氣,慢性下痢。根莖性溫,味辛,能理氣止痛,袪濕,消腫,活血通絡(luò),治風(fēng)濕性關(guān)節(jié)炎,胃氣痛,跌打損傷。

  性味:味辛;性溫。

  功效:溫中;散寒;祛風(fēng);活血。

  主治:主治脘腹冷痛;肺寒咳嗽;風(fēng)濕痹痛;跌打損傷;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;勞傷吐血。

山姜的作用:

  1、山姜治久咳:九姜連根(石灰水泡一天,用淘米水和清水洗凈,蒸熱,曬干)6g,白芷6g,追風(fēng)傘6g。泡酒500g,每服30g。(選方出《貴陽民間藥草》)

  2、山姜治勞傷吐血:九姜連(童便泡七日,取出陰干用)9g,一口血9g,山高梁9g。泡酒250g,每服30g。

  3、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“山姜祛風(fēng)通絡(luò),理氣止痛。主治風(fēng)濕性關(guān)節(jié)炎,跌打損傷,牙痛,胃痛。”

  4、《四川中藥志》1960年版:“山姜除風(fēng)濕,解瘡毒。治風(fēng)濕筋骨痛,治勞傷吐血,跌損瘀血停滯,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及無名腫毒。”

  5、《貴陽民間藥草》:“山姜根莖及葉:溫肺,散寒,止咳。”

  6、山姜治虛弱咳嗽:② 九姜連粉末30g,核桃仁30g。加蜂糖60g,混勻蒸熱,制成龍眼大的丸子,含化吞服。 ① 九姜連9g,大鵝兒腸9g。燉肉吃。

5 山姜是什么

  山姜是姜科,山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可達(dá)70cm。根莖橫生,分枝。葉片近無柄,葉舌2裂,總狀花序頂生,花序軸密生絨毛;總苞片披針形,花通常2朵聚生,花萼棒狀,花冠裂片長圓形,白色而具紅色脈紋,果球形或橢圓形,種子多角形,有樟腦味,花果期4~12月。

  山姜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,其葉大色綠,四季常綠,成型的植株叢蓬松徑可達(dá)80厘米,其花、果實鮮紅,果期長大4~5個月,十分艷麗,又是一種很好的觀花、觀果植物。山姜性散射光,亦耐半陰,具有較為廣泛的園林應(yīng)用,可陸地種植也可盆栽觀賞;可群栽,也可配置與樹蔭下、路旁、開花地被間、山石周圍等。

  《綱目》云:“山姜,生南方。葉似姜,花赤色,甚辛;子似草豆蔻,根如杜若及高良姜。”又引蘇頌云“山姜花、莖葉皆姜也,但根不堪食,是與豆蔻花相亂而微小耳?;ㄉ~間,作穗如麥粒,嫩紅色。”果實供藥用,為芳香性健胃藥,治消化不良,腹痛、嘔吐、噫氣,慢性下痢。在浙江、福建亦有報道以該品代砂仁用。根莖性溫,味辛,能理氣止痛,袪濕,消腫,活血通絡(luò),治風(fēng)濕性關(guān)節(jié)炎,胃氣痛,跌打損傷。

TAG: 山姜

© 轉(zhuǎn)乾企業(yè)管理-上海店鋪裝修報建公司 版權(quán)所有 | 黔ICP備2023009682號

免責(zé)聲明:本站內(nèi)容僅用于學(xué)習(xí)參考,信息和圖片素材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,如內(nèi)容侵權(quán)與違規(guī),請聯(lián)系我們進(jìn)行刪除,我們將在三個工作日內(nèi)處理。聯(lián)系郵箱:303555158#QQ.COM (把#換成@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