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 > 裝修知識 > 狼尾草功效與作用_狼尾草的種植技術_食用狼尾草的注意事項

狼尾草功效與作用_狼尾草的種植技術_食用狼尾草的注意事項

時間:2024-08-03 15:05:25 瀏覽量:

1 狼尾草的鑒別與應用

  走在路邊經(jīng)常能看到一些毛茸茸的雜草,仿佛小狗的尾巴,無論大的小的,長的短的,大家都形象地叫它們“狗尾巴草”。據(jù)上海植物園園藝專家介紹,它們其實只是形似,而并不是一樣的植物。在上海植物園植物大樓旁的花境里大量盛開的又高又大的“狗尾草”,其實是狼尾草(Pennisetum alopecuroides(L.)Spreng.),而不是我們在鄉(xiāng)間常見的狗尾草。通過仔細觀察,是可以找出它們的一些區(qū)別的:

  首先是葉子的區(qū)別。兩者葉形不一樣,狗尾草的葉子是線狀披針形,而狼尾草的葉子是線形,即狗尾草的葉片上下是不一樣粗的,而狼尾草的葉片形狀卻是上下一致;葉長不一樣,狗尾草葉片約4—30厘米長,而狼尾草可達30—60厘米。

  其次是剛毛的區(qū)別。長度不一樣,狗尾草的剛毛長0.4—1厘米,狼尾草的剛毛長達1—1.5厘米;顏色不一樣,狗尾草以綠色或者黃褐色居多,狼尾草則多為紫色。

  還有植株高度上的區(qū)別。狗尾草的高度通常在60厘米左右,而狼尾草高則可達到1米。

  此外,狗尾草的葉子短粗,花序也短,通常10厘米左右,較柔軟,如毛筆;狼尾巴草的葉子細長,花序也長,有25厘米左右,較硬,如試管刷。因而在園林植物配置中,狼尾草的觀賞價值更高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狗尾草和狼尾草用途很廣,可作飼料,也是編織或造紙的原料,還可以作固堤防沙植物。

2 食用狼尾草的注意事項

狼尾草

  【中藥名】狼尾草(《本草綱目拾遺》)

  【別名】稂、童粱、孟、狼尾、守田、宿田翁、狼茅、蘆稈莛、小芒草、老鼠根、狗仔尾、黑狗尾草、光明草、芮草。

  【英文名】Herb of Chinese Pennisetum

  【藥材基源】為禾本科植物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(L.) Spreng.的全草。

  【功效分類】清熱藥;涼血止血藥。

  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甘;性平。

  【功效主治】清肺止咳;涼血明目。主治肺熱咳嗽;目赤腫痛。

  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9~15克。

狼尾草根

  【中藥名】狼尾草根(《四川中藥志》)

  【英文名】Root of Chinese Pennisetum

  【藥材基源】為禾本科植物狼尾草的Pennisetum alopecuroides(L.) Spreng.根及根莖。

  【功效分類】清熱藥;解毒藥。

  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甘;平。

  【功效主治】清肺止咳;解毒。主治肺熱咳嗽;瘡毒。

  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30~60克。

  暫時沒有要特別注意的事項。

3 狼尾草的種植技術

  狼尾草種子繁殖:直播。2~3月,將種子均勻撒入整好的地上,蓋一層細土。分株繁殖:將草帶根挖起,切成數(shù)叢,按行距375px×250px開穴栽種,蓋土澆水。

  出苗后,及時拔除雜草,每年施1~2次追肥,肥料以人畜糞水為主。

  鋪地狼尾草:分布于東非洲之熱帶地區(qū),但許多其他國家已引入。我國臺灣引入作水土保持植物,在臺灣中部已歸化,大量再生繁殖。

  西藏狼尾草:產(chǎn)我國西藏西部;多生于海拔7000-9 000米的較干燥的山坡上。緬甸、斯里蘭卡以及喜馬拉雅山區(qū)也有分布。

  乾寧狼尾草:產(chǎn)四川、云南;生于干旱河谷山坡及路旁,海拔1 500-3 200米。模式標本采自四川乾寧縣。

  牧地狼尾草:分布熱帶美洲及熱帶非洲,但已引入許多國家。我國臺灣及海南已引種而歸化,常見于山坡草地。

  陜西狼尾草:產(chǎn)陜西、甘肅等省;多生于海拔500-1 100米山坡路邊。模式標本采自陜西略陽縣。

4 狼尾草功效與作用

  狼尾草清肺止咳;涼血明目。主肺熱咳嗽;目赤腫痛

  《湖南藥物志》:"明目,散血。治眼目赤痛。"

  用法用量: 根或根莖1~2兩,全草3~5錢。治目赤腫痛多用全草入藥,余皆用根或根莖。

  野生狼尾草成坪時間49d,最大草層高度117.14cm,生長4個多月后莖葉鮮重112.93t/h㎡、莖葉干重32.99t/h㎡、莖葉最大截留率45.35%、莖葉最大截留量5.12mm,均明顯優(yōu)于對照草種;生長4個多月后枯落物有效蓄水率304.88%,略低于對照草種,但兩者枯落物有效蓄水量均極低;野生狼尾草莖葉覆蓋降低地表溫度、保持土壤水分的生態(tài)效應比對照草種更顯著。

  狼尾草可作飼料;也是編織或造紙的原料;也常作為土法打油的油杷子;也可作固堤防沙植物。

5 狼尾草簡介

  狼尾草多生于海拔50~3200米的田岸、荒地、道旁及小山坡上。世界均有分布。對土壤適應性較強,耐輕微堿性,亦耐干旱貧瘠土壤。狼尾草生性強健,萌發(fā)力強,容易栽培,對水肥要求不高,少有病蟲害。多年生狼尾草根系較發(fā)達,具有良好的固土護坡功能。其全草、根或根莖均可供藥用,其中,全草可清熱、涼血、止血;根或根莖清熱解毒。此外,它還是一種飼用植物和觀賞植物。

  狼尾草須根較粗壯。稈直立,叢生,高30~120厘米,在花序下密生柔毛。葉鞘光滑,兩側壓扁,主脈呈脊,在基部者跨生狀,稈上部者長于節(jié)間;葉舌具長約2.5毫米纖毛;葉片線形,長10~80厘米,寬3~8毫米,先端長漸尖,基部生疣毛。圓錐花序直立,長5~25厘米,寬1.5~3.5厘米;主軸密生柔毛;總梗長2~3(~5)毫米;剛毛粗糙,淡綠色或紫色,長1.5~3厘米;小穗通常單生,偶有雙生,線狀披針形,長5~8毫米;第一穎微小或缺,長1~3毫米,膜質,先端鈍,脈不明顯或具1脈;第二穎卵狀披針形,先端短尖,具3~5脈,長約為小穗1/3~2/3;第一小花中性,第一外稃與小穗等長,具7~11脈;第二外稃與小穗等長,披針形,具5~7脈,邊緣包著同質的內稃;鱗被2,楔形;雄蕊3,花藥頂端無毫毛;花柱基部聯(lián)合。穎果長圓形,長約3.5毫米。

  葉片表皮細胞結構為上下表皮不同;上表皮脈間細胞2~4行為長筒狀、有波紋、壁薄的長細胞;下表皮脈間5~9行為長筒形,壁厚,有波紋長細胞與短細胞交叉排列。染色體2n=18。花果期夏秋季。

TAG: 狼尾草

© 轉乾企業(yè)管理-上海店鋪裝修報建公司 版權所有 | 黔ICP備2023009682號

免責聲明:本站內容僅用于學習參考,信息和圖片素材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,如內容侵權與違規(guī),請聯(lián)系我們進行刪除,我們將在三個工作日內處理。聯(lián)系郵箱:303555158#QQ.COM (把#換成@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