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 > 裝修知識 > 北沙參的功效與作用_北沙參的種植技術(shù)_食用北沙參的注意事項

北沙參的功效與作用_北沙參的種植技術(shù)_食用北沙參的注意事項

時間:2024-08-06 18:27:48 瀏覽量:

1 北沙參的研究與常用藥方

  北沙參為傘形科植物珊瑚菜(Glehnia lit-toralis F.Schmidt ex Miq.),以根入藥。北沙參味甘甜,是臨床常用的滋陰藥,養(yǎng)陰清肺,祛痰止咳。主治肺燥干咳、熱病傷津、口渴等癥。主產(chǎn)于山東、河北、遼寧、內(nèi)蒙古等地。

常用藥方

  1、慢性胃炎、慢性萎縮性胃炎:沙參12克,玉竹、石斛、天花粉、黨參各9克。每日1劑,水煎服。對癥見口干舌燥,舌紅少苦者有良效。

  2、糖尿病:北沙參、生地各12克,石斛、麥冬、天花粉各9克。每日1劑,水煎服。適用于糖尿病,口干口渴明顯者。如尿糖多者,加山藥12克,黃芪9克;血糖高者,配玄參、蒼術(shù)各9克,則療效更好。

  3、脾胃氣陰兩虛,食欲減退,消化不良,神疲乏力,口干少律:北沙參15克,淮山藥15克,炒扁豆12克,蓮子10克。水煎,水沸1小時后,取湯溫服,每日1次。有一定療效。

  4、肺胃陰虛,見有咳嗽咯血,咽痛口渴:北沙參20克,雞蛋1~2個,冰糖適量。加清水共煮,10多分鐘后蛋熟去殼再煮,20~30分鐘后,取湯溫服。亦治肺結(jié)核屬肺陰不足者。

  5、陰虛咳血:北沙參30克,百合30克,鴨肉150克。一起煮湯,鴨肉熟后飲湯食肉。亦治肺結(jié)核咳血。

2 北沙參和南沙參的區(qū)別

  據(jù)古代文獻記載,前人所用沙參,系南沙參。至清代載有沙參分南、北兩種。一般認為兩藥功效相似,均屬養(yǎng)陰藥,具有養(yǎng)陰清肺,益胃生津的功效。然南沙參又稱大沙參、空沙參,其形粗大,質(zhì)較疏松,功效較差,專長于入“肺”,偏于清肺祛痰止咳;北沙參,又稱北條參、細條參,其形細長,質(zhì)堅疏密,功效較佳,專長于入“胃”,偏于養(yǎng)陰生津止渴,說法各異。

  現(xiàn)代研究北沙參含生物堿、揮發(fā)油等,具有降低體溫、鎮(zhèn)痛、強心等作用;北沙參含黃酮、皂甙等,具有祛痰、抗真石、強心等作用。

  南沙參養(yǎng)陰清熱潤肺化痰治療陰虛久咳癆嗽痰血燥咳痰少;虛熱喉痹(潤肺止咳)。北沙參胃陰虛津液不足咽干口渴(養(yǎng)胃生津)。

  南沙參與北沙參應(yīng)該是兩種藥:

  科屬不同:南沙參屬桔???,北沙參屬傘形科

  性味不同:南沙參甘淡,性平,北沙參甘寒

  功用不同:南沙參補肺脾之氣,適用于脾肺氣虛,倦怠乏力,食少,自汗,舌淡,脈弱者;北沙參善養(yǎng)肺胃之陰,適用于熱病后期或久病陰虛內(nèi)熱,干咳,痰少,低熱,口干,舌紅,苔少,脈細弱者。另外,就二者質(zhì)地而論,北沙參堅實,南沙參空疏,堅實者用于養(yǎng)陰,空疏者用于補氣。

3 食用北沙參的注意事項

  北沙參為傘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。北沙參含有生物堿、淀粉、揮發(fā)油、谷固醇、珊瑚菜等成分。沙參偏于清肺熱祛痰,適于風(fēng)熱感冒、肺燥;中藥處方中如果不加說明,沙參即指北沙參。沙參有加強呼吸、升高血壓作用。

  沙參用于治療陰虛肺燥有熱之干咳少痰、咳血或咽干喑啞,以及胃陰虛有熱之口干多飲。但是有一些禁忌:風(fēng)寒咳嗽禁服,"臟腑無實熱,肺虛寒客之作嗽者,勿服。"在服用沙參的期間,要注意以下幾點:

  1、保持良好的作息習(xí)慣,盡量避免熬夜。

  2、少吃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。

  3、積極參加戶外運動,放松心情。

  4、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,學(xué)會合理減壓。

4 北沙參的種植技術(shù)

  北沙參喜陽光充足、溫暖、濕潤的氣候,能耐寒、耐干旱、耐鹽堿,但忌水澇、忌連作。適宜北沙參生長的生態(tài)地理范圍,北自遼寧南至廣東、海南,跨越多個氣候帶。氣候條件差異大,年均氣溫8~24℃,≥0℃積溫4 000~9 000℃,無霜期150天以上,最冷月平均氣溫-10℃以上,最熱月平均氣溫25℃以上,年降水量600~2 000毫米。北沙參種子屬低溫型種子,有胚后熟特征,胚后熟需在5℃以下低溫,經(jīng)4個月左右才能完成,因此必須經(jīng)過低溫冷藏階段。未經(jīng)低溫冷藏處理的,播種后要晚1年出苗。

  北沙參不能連作,前茬忌花生及豆科作物,宜選土層深厚、疏松、肥沃、排水良好、重金屬含量和農(nóng)藥殘留不超標的沙土或沙壤土地塊種植。北沙參是深根作物,選地后要深翻土壤40厘米左右,畝施農(nóng)家肥4~6噸,有條件的還可再施餅肥和磷鉀肥50~100千克,翻入土內(nèi)作基肥,然后充分整細,使土層疏松,耙平后作1.5米寬的高畦或平畦,四周挖好較深的排水溝待播。

5 北沙參的功效與作用

  北沙參為傘形科植物北沙參的根,北沙參有養(yǎng)陰清肺、益胃生津的功效,北沙參主治肺燥干咳、虛勞嗽血、胃級不足、津傷口干,北沙參別名真北沙參;海沙參;根條參;菜陽參;遼沙參;野香菜根、萊陽參、銀沙參、遼沙參、蘇條參、條參、北條參,風(fēng)寒作嗽及肺胃虛寒者忌服北沙參。

  北沙參性微寒,味甘、微苦,北沙參能養(yǎng)陰清肺,益胃生津。用于肺熱燥咳、勞嗽痰血、熱病津傷口渴。

  北沙參常用于熱病后期胃陽不足之口渴舌干、食欲不振等癥,臨床多與生地、石斛、麥冬等配伍,以清熱養(yǎng)胃生津;肺燥陰虛,干咳痰少,咽干鼻燥者,北沙參可與麥冬、玉竹、貝母、杏仁等配伍,以潤肺止咳;胃陰虛兼見肝腎陰虛,肝氣不舒,癥見脅痛脘脹,吞酸吐苦,咽干口燥,舌紅少津者,北沙參可與麥冬、生地、枸杞子等并施;若胃陰不足,脘部酌痛,嘈雜似饑者,北沙參可與麥冬、白芍、甘草等同用,以養(yǎng)陰生津止痛。

6 北沙參簡介

  北沙參根長圓柱形,偶有分枝。表面淡黃白色,偶有外皮殘存,全體有細縱皺紋及縱溝,并有棕黃色點狀細根痕。頂端常留有黃棕色根莖殘基,上端稍細,中部略粗,下部漸細。質(zhì)脆,易折斷,斷面皮部淺黃白色,木部黃色。氣特異,味微甘。

  干燥根呈細圓柱形或直條狀,兩頭較細,很少有分歧,長15~30厘米,直徑3~8毫米。外表淡黃色,粗糙,具縱紋及未除盡的棕黃色栓皮,并有棕色點狀的支報痕跡,頂端往往殘留圓柱狀的根莖。質(zhì)硬而脆,易折斷。斷面不整齊,淡黃色,中央有黃色放射狀的木質(zhì)部,形成層呈圓環(huán)狀,深褐色。氣微,味甘。以根條細長、均勻色白、質(zhì)堅實者佳。

  《本草求真》:沙參有南、北二種,均有清養(yǎng)肺胃之功。北沙參質(zhì)堅性寒,富有脂液;南沙參空松而肥,氣味輕清。體虛力微。一則偏于養(yǎng)胃,一則偏于清肺。對于肺無余熱現(xiàn)而發(fā)生之咳嗽,由宜北沙參,對于胃虛有余熱而發(fā)生之咳嗽則宜南沙參。

© 轉(zhuǎn)乾企業(yè)管理-上海店鋪裝修報建公司 版權(quán)所有 | 黔ICP備2023009682號

免責(zé)聲明:本站內(nèi)容僅用于學(xué)習(xí)參考,信息和圖片素材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,如內(nèi)容侵權(quán)與違規(guī),請聯(lián)系我們進行刪除,我們將在三個工作日內(nèi)處理。聯(lián)系郵箱:303555158#QQ.COM (把#換成@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