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 > 百科知識 > 古詩《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》

古詩《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》

時間:2024-12-04 16:18:27 瀏覽量:

永遇樂·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·辛棄疾 千古江山,英雄無覓,孫仲謀處。舞榭歌臺,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。斜陽草樹,尋常巷陌,人道寄奴曾住。想當年,金戈鐵馬,氣吞萬里如虎。 元嘉草草,封狼居胥(xu),贏得倉皇北顧。四十三年,望中猶記,烽火揚州路??煽盎厥?,佛(bi)貍祠下,一片神鴉社鼓。憑誰問:廉頗老矣,尚能飯否?這首詞抒懷寫志,內容豐富,義蘊極深,非一般的登臨懷古之作可比。詞中表現(xiàn)了作者對祖國深沉的愛,對英雄業(yè)績的熱烈向往,充滿戰(zhàn)斗的激情,而對統(tǒng)治者的妥協(xié)投降,輕率出兵,又表現(xiàn)了深切的憂慮和憤慨,字字句句都滲透著作者沉痛的感情。題為懷古止在傷今,懷古傷今以詞論政。詞人登臨懷古或借古諷今,或征引歷史教訓,或借古事進行類比,懷古之中都寄寓著對國事的憂慮和對自己遭遇的感慨。從山川風光說到古代歷史,從古代歷史又說到眼前事實,懷古、傷今有機地結合,寫景、敘事、議論、抒情融為一體,這可以說是辛懷古詞最重要特點。因詞人心中懷著殺敵報國的理想,但是壯志難酬、歲月蹉跎,而老大無成,內心交織著慷慨悲憤的復雜感情,所以當他登臨祖國太好山河的時候,千絲萬緒涌上心頭,常常就寫下蒼涼悲壯的詞作,這類作品體現(xiàn)詞人愛國主義精神的一個重要方面。在藝術表現(xiàn)上,用典使事,貼切自然,既切合北固亭之地,又切合渴望北伐的思想內容,更切合作者主張北伐而又反對輕率北伐的復雜的思想感情。借古喻今,融古于今,歷史和現(xiàn)實,古人和自己,融合為不可分割的整體,而不見生硬堆砌的痕跡。詞中的孫權、劉裕、劉義隆等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初看起來并不相關聯(lián),但實際上他們表達的內容和思想感情是完全統(tǒng)一的。這些典故用的中心明確,含義深刻,耐人尋味。同時詞中用的典故都帶有慷慨激昂或蒼涼悲壯的感***彩,恰當傳達了詞人當時那種壯志猶存、報國無路而深感悲憤的復雜情緒,具有動人心弦的力量。雖然多用典故,但卻用的恰到好處,這也是辛棄疾懷古詞的突出特點。在藝術風格上,顯得豪放悲壯,沉郁蒼涼。

© 轉乾企業(yè)管理-上海店鋪裝修報建公司 版權所有 | 黔ICP備2023009682號

免責聲明:本站內容僅用于學習參考,信息和圖片素材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,如內容侵權與違規(guī),請聯(lián)系我們進行刪除,我們將在三個工作日內處理。聯(lián)系郵箱:303555158#QQ.COM (把#換成@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