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 > 百科知識 > 范仲淹被稱為什么

范仲淹被稱為什么

時間:2025-02-12 23:46:43 瀏覽量:

范仲淹世稱他為“范文正公”,范仲淹逝世之后,謚號“文正”,這個謚號是范仲淹去世后朝廷給予的,以表彰他濟世治國的千秋功績和先憂后樂的高風亮節(jié),因此后世尊稱范仲淹為“范文正公”。

范文正公

范仲淹(989年10月1日-1052年6月19日),字希文。祖籍邠州,后移居蘇州吳縣。

北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、文學家。范仲淹幼年喪父,因母謝夫人改嫁長山朱氏,遂更名朱說。大中祥符八年(1015年),范仲淹苦讀及第,授廣德軍司理參軍。后歷任興化縣令、秘閣校理、陳州通判、蘇州知州、權知開封府等職,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。宋夏戰(zhàn)爭爆發(fā)后,康定元年(1040年),與韓琦共任陜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,采取“屯田久守”的方針,鞏固西北邊防。對宋夏議和起到促進作用。西北邊事稍寧后,宋仁宗召范仲淹回朝,授樞密副使。后拜參知政事,上《答手詔條陳十事》,發(fā)起“慶歷新政”,推行改革。不久后新政受挫,范仲淹自請出京,歷知邠州、鄧州、杭州、青州?;实v四年(1052年),改知潁州,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,年六十四。宋仁宗親書其碑額為“褒賢之碑”。后累贈太師、中書令兼尚書令、魏國公,謚號“文正”,世稱范文正公。

至清代以后,相繼從祀于孔廟及歷代帝王廟。范仲淹“文武兼?zhèn)洹薄爸侵\過人”,無論在朝主政、出帥戍邊,均系國之安危、時之重望于一身。他領導的慶歷革新運動,雖只推行一年,卻開北宋改革風氣之先,成為王安石“熙寧變法”的前奏。其文學成就也較為突出。他倡導的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思想和仁人志士節(jié)操,對后世影響深遠。有《范文正公文集》傳世。(概述圖來源:清殿藏本范仲淹像)。

© 轉乾企業(yè)管理-上海店鋪裝修報建公司 版權所有 | 黔ICP備2023009682號

免責聲明:本站內容僅用于學習參考,信息和圖片素材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,如內容侵權與違規(guī),請聯(lián)系我們進行刪除,我們將在三個工作日內處理。聯(lián)系郵箱:303555158#QQ.COM (把#換成@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