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 > 裝修知識 > 爵床的功效與作用_爵床的種植技術_食用爵床的注意事項

爵床的功效與作用_爵床的種植技術_食用爵床的注意事項

時間:2024-08-03 19:57:04 瀏覽量:

1 爵床價格

  爵床一年生匍匐草本,葉對生;卵形、長橢圓形或廣披針形,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,花冠淡紅色或帶紫紅色,花絲基部及著生處四周有細絨毛,花柱絲狀,柱頭頭狀,蒴果線形,先端短尖,基部慚狹,全體呈壓扁狀,淡棕色,表面上部具有白色短柔毛。種子卵圓形而微扁,黑褐色,表面具有網(wǎng)狀紋凸起?;ㄆ?~11月。

  爵床陰寒清利;活血止痛的功效;主治感冒發(fā)熱,咳嗽,咽喉腫痛,目赤翳障,牙痛舌瘡,瘰疬,疳積,瀉痢,瘧疾,黃疸,水腫,淋濁,筋骨疼痛,跌打損傷,癰疽疔瘡,濕疹疥癬,毒蛇咬傷。

  葉表面觀:上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;含鐘乳體細胞甚多,棱形,稍彎曲,兩端漸尖或鈍圓,長200~800μm,直徑33~58μm;氣孔直嶄式;腺鱗頭部4細胞,直徑33~43μm,柄短,單細胞;非腺毛2~5細胞,長230~700μm,基部直徑約至60μm,表面有角質條紋,有的可見疣狀突起。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;含鐘乳體細胞較小,長200~500μm,直徑11~58μm;氣孔密布;腺鱗頗多;非腺毛著生于葉脈及葉緣處。

2 爵床的鑒別與應用

  爵床全草長10~60cm。根細而彎曲。莖具縱棱,直徑2~4mm,基部節(jié)上常有不定根;表面黃綠色;被毛,節(jié)膨大成膝狀;質脆,易折斷,斷面可見白色的髓。葉對生,具柄;葉片多皺縮,展平后呈卵形或狼狀披針形,兩面及葉緣有毛。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、苞片及宿存花萼均被粗毛;偶見花冠,淡紅色。蒴果棒狀,長約6mm。種子4顆,黑褐色,扁三角形。氣微,味淡。以莖葉色綠者為佳。

  葉表面觀:上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;含鐘乳體細胞甚多,棱形,稍彎曲,兩端漸尖或鈍圓,長200~800μm,直徑33~58μm;氣孔直嶄式;腺鱗頭部4細胞,直徑33~43μm,柄短,單細胞;非腺毛2~5細胞,長230~700μm,基部直徑約至60μm,表面有角質條紋,有的可見疣狀突起。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;含鐘乳體細胞較小,長200~500μm,直徑11~58μm;氣孔密布;腺鱗頗多;非腺毛著生于葉脈及葉緣處。

3 食用爵床的注意事項

  爵床為爵床科植物爵床的地上部分。爵床一年生草本,生于曠野草地、路旁、水溝邊陰濕處。分布于山東、江蘇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  8至9月盛花期采收,割取地上部分,曬干。

  爵床全草長10~60厘米。莖具縱棱,直徑2~4毫米,基部節(jié)上常有不定根;表面黃綠色,被毛,節(jié)膨大成膝狀;質脆,易折斷,斷面可見白色的髓。葉對生,具柄;葉片多皺縮,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狀披針形,兩面及葉緣有毛。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,苞片及宿存花萼均被粗毛;偶見花冠,淡紅色。蒴果棒狀,長約6毫米。種子4顆,黑褐色,扁三角形。氣微,味淡。

  爵床味苦咸辛、性寒,歸肺、肝、膀胱經;

  陰寒清利;具有清熱解毒,消腫利水,活血止痛的功效;

  主治感冒發(fā)熱,咳嗽,咽喉腫痛,目赤翳障,牙痛舌瘡,瘰疬,疳積,瀉痢,瘧疾,黃疸,水腫,淋濁,筋骨疼痛,跌打損傷,癰疽疔瘡,濕疹疥癬,毒蛇咬傷

  孕婦慎服;脾胃虛寒者禁服。

4 爵床的種植技術

  爵床北方多用條播,南方用穴播。條播作平畦,在畦上按30cm開淺溝,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,覆土0.5cm左右,保持土壤濕潤,10~30天可出苗,當苗高7~10cm時,可按10cm株距定苗。穴播,在整好的地上,按窩距25cm,左右開穴,要求穴淺、土細、底平,將種子拌成種子灰,勻撒穴內,每1hm2用種子7.5kg左右,保持土壤濕潤,1個月左右可出苗。

  苗出齊后施清淡人畜糞水提苗,苗高10cm可勻苗補菌,每穴留壯苗4~5株,生長期注意中耕、除草、追施兩次肥,促使多分枝,提高產量。

  蟲害有地龍虎,可人工捕殺或用化學度劑防治。

5 爵床的功效與作用

  爵床全草入藥,治腰背痛、創(chuàng)傷等。本品在東漢前已載入《神農本草經》,但宋代以后很少人官藥而淪為草藥。

  考證:出自《神農本草經》。

  《唐本草》:爵床,似香榮,葉長而大,或如茬且細。生平澤熟田近道旁。

  《綱目》:爵床,原野甚多,方莖對節(jié),與大葉香蕾一樣,但香蕾搓之氣香,而爵床搓之不香,微臭,以此為別。

  《綱目拾遺》:小青草,五月生苗,葉短小,多莖,不甚高,開花成簇,紅色兩瓣,與大青同,但細小耳?!毒V目》'小青'條集解下引《圖經》,生福州,三月生花,亦不載其形狀,未免失考,且主治亦別?!镀允马氈沸∏嘁幻窕?, 比則另是一種。

  功能主治:清熱解毒,利尿消腫,截瘧。用于感冒發(fā)熱,瘧疾,咽喉腫痛,小兒疳積,痢疾,腸炎,腎炎水腫,泌尿系感染,乳糜尿;外用治癰瘡癤腫,跌打損傷。

  《本經》:"主腰脊痛不可著床,俯仰艱難,除熱,可作浴湯。"

  《唐本草》:"療血脹下氣。"

  《本草匯言》:"解毒,殺疳,清熱。治疳熱r退小兒疹后骨蒸,止血痢,療男子酒積腸紅。"

  《綱目拾遺》:"理小腸火。治小兒疳積,赤目腫痛,傷寒熱癥,時行咽痛。"

  《福建民間草藥》:"解疔瘡癰疽毒。"

  《四爪中藥志》:"除風清熱,止咳嗽。治風濕頭痛及腰痛。"

  《閩東本草》:"退寒熱,利水濕,截瘧疾,療淋疝,解煩熱。"

  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清熱解毒,消滯散瘀。治感冒發(fā)燒,咽喉腫痛,小兒疳積,乳癰,肝炎,跌打損傷。"

6 爵床簡介

  爵床(拉丁學名:Rostellularia procumbens(L.) Nees)一年生匍匐草本,葉對生;卵形、長橢圓形或廣披針形,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,花冠淡紅色或帶紫紅色,花絲基部及著生處四周有細絨毛,花柱絲狀,柱頭頭狀,蒴果線形,先端短尖,基部慚狹,全體呈壓扁狀,淡棕色,表面上部具有白色短柔毛。種子卵圓形而微扁,黑褐色,表面具有網(wǎng)狀紋凸起?;ㄆ?~11月。

  爵床(原變種)草本,莖基部匍匐,通常有短硬毛,高20-50厘米。葉橢圓形至橢圓狀長圓形,長1.5-3.5厘米,寬1.3-2厘米,先端銳尖或鈍,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,兩面常被短硬毛;葉柄短,長3-5毫米,被短硬毛。穗狀花序頂生或生上部葉腋,長1-3厘米,寬6-12毫米;苞片1,小苞片2,均披針形,長4-5毫米,有緣毛;花萼裂片4,線形,約與苞片等長,有膜質邊緣和緣毛;花冠粉紅色,長7毫米,2唇形,下唇3淺裂;雄蕊2,藥室不等高,下方1室有距,蒴果長約5毫米,上部具4粒種子,下部實心似柄狀。種子表面有瘤狀皺紋。

  爵床陰寒清利;活血止痛的功效;主治感冒發(fā)熱,咳嗽,咽喉腫痛,目赤翳障,牙痛舌瘡,瘰疬,疳積,瀉痢,瘧疾,黃疸,水腫,淋濁,筋骨疼痛,跌打損傷,癰疽疔瘡,濕疹疥癬,毒蛇咬傷。

TAG: 爵床

© 轉乾企業(yè)管理-上海店鋪裝修報建公司 版權所有 | 黔ICP備2023009682號

免責聲明:本站內容僅用于學習參考,信息和圖片素材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,如內容侵權與違規(guī),請聯(lián)系我們進行刪除,我們將在三個工作日內處理。聯(lián)系郵箱:303555158#QQ.COM (把#換成@)